设为主页 | 加入收藏
 
受灾卫生应急常识和常见病传染病预防
日期:2014-12-12 16:30:42  作者:王卫杰  浏览次数:

受灾卫生应急常识和常见病传染病预防

 

连续高热,势必有场大降雨,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,市疾控中心采取了各种健康防护措施,防患于未然。

一、溺水预防:灾害自然水体的形成及洪水来临都增加了溺水的发生,应增强防洪意识,在洪水发生前尽可能作好准备,将灾难减至最小。当发现有人落水时,在大声呼救的同时,使用树枝、木棍等施救。尽量了解水域环境和水深,不要盲目下水;听从当地政府或救援队的组织与安排,进行必要的防洪准备,或是撤退到相对安全的地方;若洪水来临时尚未转移,可上到屋顶或攀上大树避水,尽量穿戴颜色鲜艳的衣饰,携带一些食品。注意不要攀爬带电的电线杆、铁塔或泥坯房屋,原地不动等待水退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;若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,要保持镇定,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等物体,不要盲目游动以保持体力。灾后造成的停水停电也可能促使居民在水桶、水缸等容器中蓄水,这些情况都增加了震区居民与开放性水体接触的机会。幼儿多喜好活动,但还不能很好地协调自身的行为,缺乏识别和躲避风险的能力,在这些不安全的场所有可能发生溺水。不要将幼儿单独留在开放性水体旁边,包括河流、水洼、泥潭、窨井、粪坑等;如果家里或灾民安置点有幼儿,水缸、水桶等蓄水容器应加盖;洗涤盆等容器用完后及时倾倒剩水,不用时妥善保管,以防止雨水留存。

二、中毒预防

  震区存放的农药和化肥以及调往灾区的消杀灭药品都有毒性,这些药品若管理不善会造成潜在危害。农药、化肥、汽油、消毒剂、杀虫剂、毒鼠剂、医用药品等化学物品不能与食物一起贮存,条件允许时应加锁放置;喷洒消杀灭药品后要及时洗手;不在刚喷洒过消杀灭药物的房间/帐篷里逗留;农药、杀虫剂、灭鼠剂、洗涤剂、医用药品及洗发水等化学物品应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,避免其误服;若不慎接触了毒物,应尽快用清洁流动水冲洗接触部位,如皮肤、眼睛,若误服毒物,可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部进行催吐以排出胃内毒物,并尽快就医。

三、避免有毒动植物中毒

  有毒动植物的中毒与其分布,生长成熟,采摘捕捉,饮食习惯等有关。灾区群众在躲避灾害的过程中接触野外动植物的机会增多,加之可能会自行采食、加工野果野菜,这些都增加了有毒动植物中毒的危险。学会识别并远离有毒动植物,如蓖麻、夹竹桃、曼陀罗、马桑、龙葵、蛇、蜈蚣、蝎、蜘蛛、蜂等;不采食不认识的野果、野菜和蘑菇;不生食黄花菜和白果,扁豆和豆浆要煮熟后才可食用。

 四、砸伤预防

     砸伤是因物体从较高位置坠落至人体某部位后造成的身体伤害,属于钝器伤的一类。地震容易造成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、山体滑坡和崩塌和各种物体坠落,引起砸伤。地震发生时应迅速离开有倒塌危险的房屋,疏散到空旷场所;来不及离开房屋时,可在屋内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,如楼梯底、屋内坚固的家具旁;逃生时尽量远离峭壁和建筑物,无法绕过时要迅速通过;使用安全帽、枕头、书包、衣物、毛毯等物保护头部;注意敞开的柜、橱,防止发生余震时里面的物体突然坠落;救援人员进入建筑物内部时,要警惕建筑物倒塌或建筑内部物体

.灾害期间常见病预防

灾区卫生条件差,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,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,如霍乱、伤寒、痢疾、甲型肝炎等。另外,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,如鼠媒传染病:钩端曼旋体病、流行性出血热;寄生虫病:血吸虫病;虫媒传染病:疟疾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登革热等。

灾害期间还常见皮肤病:浸渍性皮炎(烂脚丫烂裤裆)、虫咬性皮炎、尾蚴性皮炎:意外伤害:溺水、触电、中暑、外伤、毒虫咬螫伤、毒蛇咬伤、食物中毒、农药中毒等。

1.怎样预防和治疗病毒性感冒?

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(简称上感),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。诱因有受寒、淋雨、过度疲劳、营养不良等。患者的鼻涕、唾液、痰液含有病毒,通过打喷嚏、咳嗽、说话将病毒散播入空气中,感染他人。健康人也可由于接触患者的毛巾、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。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、鼻塞、流鼻涕、咽干、咽痛、咳嗽、声音嘶哑等症状。感冒发热患者需卧床休息,注意保暧,减少活动。住处要经常通风,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。多饮开水,吃清淡和稀软的食物。发热较高时可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擦身(水温以3234℃为宜),或30%50%酒精擦拭颈部、胸部、腋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处,或头枕冰袋。

2.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?

发生自然灾害,尤其是水灾的情况下,灾民聚居的地方环境卫生往往较差,这里人口密集,如果水源污染,粪便、垃圾和腐烂变质的有机物质(包括牲畜尸体)得不到恰当处理,蚊蝇便会孳生,加上不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,就会得肠道传染病,如霍乱、痢疾、肠炎、伤寒、副伤寒、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。为预防这些肠道传染病,要及时发现、诊断、治疗和隔离病人,搞好环境卫生,经常清扫,建立并管好厕所,不要随地大小便,粪便和垃圾定时清理(掩埋或焚烧),消灭蚊蝇孳生场所,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最好加入漂白处理。淹死、病死的禽畜不能食用,应掩埋或焚烧,饭前便后要洗手,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(净水片)消毒生活用水,不喝生水,食物尽量煮熟再吃,不吃不干净和变质的食物。

3.怎样预防和治疗肠炎、痢疾?

肠炎和病症是常见的疾病。发生自然灾害,尤其是水灾之后环境卫生条件恶化,这些疾病更为常见。肠炎的原因很多,包括腹部受凉,饮食不法,对食物过敏,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或受细菌、病毒感染等等。得了肠炎后大便稀而不成形,次数增加,每天二三次至二十多次,肚子痛,呕吐,吃不下饭,有的病人还发烧。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炎症,是由污染了病菌的饮料和食物传播的,苍蝇也能传播痢疾。痢疾的症状是腹痛、腹泻(大便数量不多,常带有脓血和粘液),每天几次到十多次,里急后重(大便后仍有未解完的感觉)。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儿童,可以表现为发高烧、昏迷、抽风,却没有腹泻,病情凶险。患了肠炎、痢疾,病人应当休息、隔离,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(复方新诺明、多粘菌素、庆大霉素、氟哌酸和吡哌酸等)。

4.怎样预防和治疗布鲁氏菌病?

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,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,在我国,主要的传染源为羊,其次是猪和牛。人受感染的原因是接触病畜或其分泌物,或食用污染了病菌的生奶、奶酪。自然灾害期间,环境卫生较差,对本病应有所警惕。潜伏期23周,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期。多数病例为逐渐起病。急性期的主要症状是发烧(典型的热型为波状热,发热一至几周,然后退烧,间歇35天至数周,再发烧、退烧,这样反复多次);多汗,尤其在退烧时;大关节游走性疼痛;肝、脾、淋巴结肿大。慢性期低热或不发热,疲乏、多汗、头痛、失眠、全身疼痛等;病程数个月乃至数年。为预防本病,应控制家畜中的布病:对牲畜进行预防接种,畜粪妥善管理,病畜应隔离治疗,严格管理畜产品。可能受感染的人要接受预防接种,并做好个人防护。四环素为治疗的首选药,最好是四环素、链霉素联合应用2l天。复方新诺明、利福平、强力霉素等也有效。慢性期治疗比较困难,可合用抗生素、中药、理疗等。

 

 
您是第 位访问者
Copyright 2012 www.jingmen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电话:0724-2381850 邮编:448000 地址:湖北省荆门市长宁大道46号
建议使用IE7.0以上浏览器、1024*768分辨率访问本网站